新聞中心

媒體關注 新聞中心 ->

媒體關注

中國煤炭報:新疆屯南煤業三分公司部分員工:戈壁深處,以煤為樂

 來源:本站 發表日期:2021-10-26
 10月18日,記者來到位于戈壁灘深處的新疆屯南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三分公司(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7團煤礦),這里有一對礦井,年產能60萬噸,現有員工239人,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二代、三代,也有從河南、甘肅、山西、四川等地來此工作的人。近年來,不少“90后”大學畢業生從內地來到這里,扎根礦山,揮灑青春,不斷奮斗,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與人生價值。

  “我在這里有認同感,有歸屬感,同時自己也有成就感”

  2014年,任瀟建從河南工程學院煤礦開采專業畢業,當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根據“雙五千計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2013年起,每年招錄5000名18歲至25歲的農村勞動力,5000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到兵團企業和二三產業就業落戶),到學校招聘。

  “兵團”這個詞匯讓從小有當兵夢想的他動心了。加之舅舅在平頂山的煤礦工作,親戚也有在新疆工作的,告訴他那里風景好、天黑得晚。

  盡管父母反對,他還是報名來到兵團,被分配到了煤礦。當時一同來的一共10名同學。

  “茫茫戈壁灘,顛簸的土路,兩棟兩層小樓,一棟是辦公室,一棟是招待所,院子里只有三棵樹,還有一個男女共用的浴室?!比螢t建說,這是他對這個煤礦的第一印象,也是要面對的現實。

  手機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一是與外界聯系,二是從中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他自己做飯,就是看著手機學的。

  剛到礦上,趕上礦井改擴建,他跟著老員工學習,幾乎天天下井,很快掌握了井下生產各個環節的技術。他從技術員干到生產技術科科員,再到科長,現在是生產副總工程師。

  “7年的時間,與我在內地煤礦工作的同學比,我進步很快,這得益于在這里有鍛煉成長的機會和領導對我們年輕技術人員的關心、培養,這里工作氛圍很好?!比螢t建說,這里的條件確實非常艱苦,一同來的同學,兩三年內陸續辭職走了8個,第9個也快離開了,他成了唯一堅守的。

  “每走一個人,我心里都有波動,但是每次領導都會找我談心,詢問我的生活、需求和困難,讓我感到溫暖。我在這里有認同感,有歸屬感,同時自己也有成就感,工資從最初每年2萬元增加到現在每年13萬元左右。自己從抖音和快手上學會了做很多的美食,電腦屏保都是一個漢堡的圖片,體重從60公斤增加到90公斤了?!比螢t建說,他與在老家的女朋友計劃今年完婚,之后把她帶到礦上,扎根在這里。

  任瀟建現在最大的愿望,是讓父母來一次新疆。

  “母親是想陪著深埋戈壁灘的父親,我必須照顧好母親”

  盧海燕的父親1988年來到兵團工作,站穩腳跟后,母親帶著她和妹妹也來到煤礦,那一年她只有7歲。

  2006年,大專畢業后,盧海燕在縣城工作過,2018年回到礦上。

  “從內心說,那時候我是被迫回到煤礦工作的?!彼f。1998年是她最難過的時刻。當時煤礦效益不好,開工資都困難,一家四口人靠著父親的工資生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為了生活,父親到周邊私人煤礦做臨時工,下井挖煤,出了事故,不幸遇難。當時只賠償了2萬元,爺爺拿走了5千元,剩下的母親視為活命錢,小心翼翼地,把姐妹倆養大。

  妹妹大學畢業后選擇離開了煤礦,但母親堅決不走。盧海燕說:“母親是想陪著深埋戈壁灘的父親,我必須照顧好母親?!?/span>

  來到煤礦,盧海燕在黨辦當政工員,負責日常工作、疫情防控、礦社區事務等很多雜事,但這些都很重要。

  這幾年,煤礦變化很大,管理水平提升,人心順暢,礦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種了上萬棵樹,礦區內第一次開出了鮮花。

  她特意拍了前景是鮮花、背景是煤倉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霸洷磺撇黄鸬拿旱V,今天是這樣的面貌。我認為煤礦是最好的,黑色的烏金,閃閃發光?!?/span>

  “我現在年薪有6萬元左右。好好照顧母親,養育好兩個女兒,讓她們考上大學,走出去,去大城市?!北R海燕說,她會在這里退休養老,不會跟孩子走。

  “根兒在這里,5年到10年內不會離開礦山”

  2018年12月,劉彤從江西南昌工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來到三分公司,開始在礦上的區隊實習,每天跟師傅下井,熟悉各種井上井下的機電設備。

  隨著礦井改擴建,綜采設備的變化,他逐漸感覺自己知識儲備不足,主動向老師傅學習,向同行學習,通過網絡學習。設備安裝過程中,他堅守在現場,向廠家的技術人員學習,弄懂機電設備。

  “自己在這里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成了機電科科長,而且是科里最年輕的,‘90后’帶領‘80后’工作,壓力很大!”劉彤說,他現在每個月10天在井下工作,除了正常的帶班下井,在特殊的時期,還要下井檢查運輸皮帶、智能化設備、提升機等的狀況,保障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談到自己的人生規劃,劉彤告訴記者,他是兵團三代,對這里有特殊的感情,根兒在這里,5年到10年內不會離開礦山。他的女朋友在230公里以外的城市工作,也支持他的工作。他計劃結婚后把她帶來煤礦。

  “退休就在這里了,對老家有感情,但對這里更親”

  與礦辦公樓一路之隔的家屬區,一排排的平房,就是職工住宅區。走進陶書安家的小院,院里晾曬著臘肉腸?!澳銈兪撬拇ㄈ??”記者問。

  “我們是重慶萬州人?!碧諘驳钠拮佑绵l音回答。

  1986年,陶書安從萬州來到這里挖煤。

  “當時是在井下挑煤,每擔30公斤,走30多米8度的斜坡。每個月200元工資?!碧諘舱f,1990年他回老家,媒人介紹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談了9天戀愛就結婚了,婚后就把妻子“騙”到了這里。

  “來到這里看到他挖煤,你擔心嗎?”

  “擔心的嘛!錢多錢少不重要,每天平安回來就好?!碧諘驳钠拮诱f。

  陶書安在這里一干就是35年,當過放炮工、采煤工、班長、隊長。他聰明好學,經過學習,獲得了采煤專業的在職大專文憑,現在當上了生產副礦長,帶領70多名礦工,負責完成每年60萬噸的生產任務。

  他們的一雙兒女在土坯房里出生并長大,兒子今年30歲了,本科畢業后在博樂市政府部門工作。女兒27歲,大專畢業后,在烏魯木齊工作。

  “現在我年收入十幾萬元,住著三室一廳的房子,70多平方米。盡管是平房,但很寬敞,可兒女們都不愿意回這里發展了。家里唯一的全家福還是2002年照的。我們退休就在這里了,對老家有感情,但對這里更親?!碧諘舱f。


      作者:杜振杰

TOP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